9月29日上午,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迎母校湖南师范大学80周年校庆,深圳市湖南师范大学校友会在南山区特举办《中国改革开放的记录者陈秉安》暨80周年庆典工作安排座谈会,再次反映湖南师范大学学子为深圳改革开放作出的特殊贡献。
会议由深圳市湖南师范大学校友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邹寿长主持,他公布了深圳校友会关于母校80周年校庆的捐助方案,介绍了方案的可行性;汇报了深圳校友会返校观礼团的报名、住宿情况,推荐了观礼团校友返校服装的设计特点、价格,返校后参加校庆活动的流程等问题;介绍了母校80周年校庆接收捐助的最新情况。现场,校友们试穿、观赏了由工设院分会设计的观礼团服装。
深圳市湖南师范大学校友会刘晓明会长强调了此次座谈会意义重大,关系深圳校友会迎母校80周年校庆各项工作的推进落实,母校80周年校庆对母校、对各位校友具有特殊意义。他高度而又务实地提出三点工作指导意见:第一,深圳是湖南师范大学校友追梦发展的重要区域,是全国标志性城市,母校对深圳校友尤为信任关注,深圳校友应响应期待。第二,深圳校友会承办了母校80周年校庆的《诗歌音乐会》,音乐会由深圳校友会主导策划,聚集海内外的优秀校友筹备排演,讲述各界校友的奋斗故事,深圳校友提前返校需要承担完成诸多任务。第三,各校友分会争取广泛动员,积极捐赠,捐赠是校友对母校、对自我献出的一份礼物。
嘉宾热情合影
座谈会最重要的嘉宾陈秉安先生回忆了他的成长经历,从乡村走进大学,从长沙走进深圳,依次简要分享了他的三本著作《深圳的斯芬克斯之谜》、《大逃港》、《深圳史记》的创作故事。展望未来,他认为深圳仍然充满各种机遇,大时代呼唤每一个个体,投身到深圳的建设中。
对于创作,陈秉安说,在中学时,因为莫名的出身,遭受了批判,让他对客观认识事物、认识历史产生了深刻影响,他决定以后要认真写好历史。上山下乡,在农村三年,后又在与世隔绝的瑶族山村小学教书,他在一间教室,同时教授不同年级的小学课程,教书之余搜集书籍,半懂不懂第阅读了《战争与和平》、《复活》等。这是一段刻苦沉淀日子,“但是有益的!”在搬运社,他变成了搬运工,背过水泥,搬过稻谷,操作过机械,干过了各种体力活。
1977年高考,他是郴州市文科状元,1978年再次高考,他仍然是郴州市的文科状元,因为家庭成分,1977年他没被录取,1978年才终于拿到湖南师范大学红色的有校长亲笔签名的录取通知书。那一刻,陈秉安抱起侄儿,跑到山顶告诉在打石灰的哥哥,“我考上了”,陈秉安瞬间落泪。“我要感谢湖南师大”,陈秉安郑重地说。
“来到湖南师大,看到湘江,我像涓涓细流,像一滴水,终于汇进了大江。”那时人才很多,陈秉安与韩少功、钟铁夫、骆晓戈等同学相互切磋文学,一起创办了一种刊物叫《岳麓山》,韩少功提问如何卖出去,他们就想办法兜售,一毛二分钱一份,赚了点稿费钱。“原来学文学是游击队,进了湖南师大,我们才从土民兵变成了正规军,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到明清的文章,才真正地学了一遍,有湖南师大铺垫的东西,正规地训练过,我们出来了才有今天的成绩。”
1984年,陈秉安来深圳看看。“家里等各方面都不允许我来深圳。一位诗人好友‘田胖子’先来了深圳,当时在深圳,还没有找到一个湖南师大人,我是第一个到达深圳的师大人。”
“到了深圳以后,别人在搞房子,搞股票,赚了很多钱,但我不管别人搞什么,我搞我的,看准了什么,我就水滴石穿,我一开始就盯着了深圳的历史。”刚踏入深圳的土地,陈秉安就发现深圳是最热的热土,全国乃至世界任何地方,深圳才是写纪实文学的最好的地方,没有其他地方能够与深圳相比。他不求资财。工作上的特殊性,陈秉安采访了深圳高层的、底层的各界人士。一系列地向全世界全面介绍了深圳,揭示了深圳辉煌背后的汗水与血泪。
郭亮等代表校友们抛出各种问题与现场嘉宾互动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香港卫视、新浪、天天快报等媒体记者、校友代表向陈秉安、逃港者代表采访提问,他们的问答互动告诉各位,深圳是一个充满奇迹的城市,奇迹的背后蕴含了感动深圳,感动中国的故事;深圳的今天离不开一批批打工仔打工妹的付出;大逃港是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经济因素是大逃港的最主要原因,当年逃港者今天又陆续回到大陆;中美贸易中背景下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继续扩大开放,经济上,深圳将有望继续引领全国。
《大逃港》已是华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当代作品之一,印刷量过百万册,陈秉安的新作《深圳史记》将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年底出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签约《深圳史记》。该台将在改革开放40周年期间,12月份对国内外全文播出32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深圳史记》。
参加此次座谈会有皮爱民、周山雪、李显明、胡思成、邓克刚、熊波等副会长,阳亚军、王小强等理事会校友代表。不少朋友慕名而来参与座谈。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