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之家 +

师风追慕 | 风范长存天地间——纪念我的导师彭祖智先生


发布人:日期:2018-08-17

岁月如梭,先生已去世多年了。但时至今日,恩师的音容笑貌依然是那么清晰地定格在我的脑海里,历历在目,犹如昨日。作为彭先生的关门弟子,回想起先生对我的教诲,感激之情油然而生。谨写此短文以纪怀恩师。

初识老师是在1984年刚入大学时系里举行的迎新会上。那天,系里的知名教授都出席了会议,同学们十分兴奋,看到陈孝禅教授、张德琇教授等,心中充满了对学者们的景仰。当主持人介绍彭先生时,我们更惊讶于这位著名教授的年轻,看到彭先生面色红润,目光炯炯,一头乌发梳理得整整齐齐,说话时声音洪亮,我们都以为彭先生才五十来岁,后来才知道彭先生当时已经64岁了。

大二时,彭老师给我们上“儿童心理学”课程,当他介绍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理论时,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讲授滔滔如江河之水。尤其是他运用口试的考试方式在当时更是别具一格,每人先抽签确定试题,在学生回答时不断追问,使得很多原本以为这种考试方式很简单的同学最后都一个个满头大汗。彭先生颇为得意地说,口试能够全面地检阅学生的基础知识,而且能考查学生对知识是否理解以及能否运用。彭先生渊博的学识和其独特的教学风格对当时的我影响很大,以至后来我在考研时选择了发展心理学专业,得以有幸成为彭先生的关门弟子。

成为彭先生的研究生后,我才慢慢地对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

也许是因为先生出身清贫,在解放前饱受战乱之苦,所以先生对祖国、对党充满了无比热爱之情,总是不断地告诫学生要爱国爱党。他每每谈到日本鬼子在中国烧杀掳抢的罪恶行径时,总是情绪激动,有时甚至潸然泪下。尽管在“文革”中,先生也受到一些冲击,但是从来也没有动摇过爱国、爱党之情。也许是因为后来年事已高有些健忘的缘故,当学生每次去看望他老人家,他总是一打开话匣子就没完,而且谈论的话题基本上都是爱国爱党及如何为人和做学问。

彭先生治学严谨,工作勤奋,淡泊名利。自湖南师范学院成立,先生就执教于此,在发展心理学理论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做了一系列的有关儿童言语发展方面的实证研究。他虽然在学术界有很高的地位,但总是行事低调,从不宣扬自己,一直以非常冷静的心态对待各种社会现实和对待自己,也不为别人不理解自己而恼怒。即使是为学术见解分歧发生争论,虽有时声音较高,但绝无争吵,正如孔子所言“人不知而不愠”。“文革”结束后,百废待举,彭先生在系里担任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行政职务,为教育系以及心理学科的恢复做了大量的工作。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曾担任湖南省心理学会的理事长,从1981年开始担任湖南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十多年。在今天看来,先生当时掌握的资源非常多,但是,在评奖、评优、晋升职称及分配住房等方面,先生总是先考虑他人。80年代之后,学校几乎每年都在盖新房子,但直到1998年过世,先生一直都住在反映师大历史的新至善村一套不足70平方米的房子里。

彭先生为人谦和,乐于助人。1989年,湖南省心理学会在张家界召开学术年会,承办单位会后组织与会代表游览天子山,因山高路险,大家为时任心理学会理事长且已年近七旬的先生的安全着想,替他安排了轿子。但先生幽默地谢绝了大家的好意,他说:“我这一辈子,从来就没有骑在他人头上过,大家要让我保持晚节。”与会代表无不为彭先生所感动。1986年,一个在长沙铁道学院外语系读大三的学生,自学心理学,准备报考该专业的研究生,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疑难问题,慕名前来彭先生家求教。彭先生热情地接待了他,在了解了他的学习热情和贫困的家庭条件后,先生每个星期天都义务为他辅导,而且还让这位学生在他家吃午饭,持续时间达一年之久。后来该生如愿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并因此走进了心理学的学术殿堂。这位学生就是现美国俄亥俄州托里大学社会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教授、文理综合学院院长黎岳庭博士。也就是从1986年开始,黎岳庭先生一直都把彭先生当作自己的老师,视湖南师范大学为母校。自90年代起,他每次回国,都要来看先生,而且义务地为教育科学学院的学生作学术报告。

在弟子眼中,先生既是老师,又像慈父。他经常说,对做学问的人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自己想做的事才会出成果,也会在做研究的过程中得到快乐。他指导学生的耐心,以及研究工作中一丝不苟、力求完美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学生发表论文,如果要署上他的名,第一,论文的内容一定要是和他一起研究讨论过的;第二,他一定要把学生名字放在第一作者的位置;第三,论文的定稿一定要通过他亲自的审阅。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恩师的谆谆教诲、循循善诱,都离不开老师的关怀与帮助。先生淳雅温和,平易近人,提携后进,诲人不倦。先生说:他非常高兴看到自己的学生“站在老一辈人肩膀上前进”。这种关爱学生和青年学者、甘为青年学者阶梯的精神是他作为老一辈学者的一贯优良品质。在他的身上,我们懂得、学会了真诚、友善和宽容。

还有很多很多的点点滴滴,依旧藏在我的心中,希望我说的话恩师在天之灵能够听到,或许在这个时候还有很多很多您的学生在默默地怀念着您!不能说一个人能完全改变另一个人,但可以肯定地说,作为教师的彭先生影响和改变了很多学生。

(本文作者陈向阳,系原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上一条:师风追慕 | 难忘的记忆——缅怀张惠元老师

下一条:学府风华 | 陈大可:从追梦人到拓荒者,海洋是毕生志业

【关闭】 打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