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之家 +

甜蜜的使命——黄健耕


发布人:日期:2018-11-16

甜蜜的使命

文:黄健耕

      校庆80周年校友诗文音乐会上,朗诵完诗歌《父亲的河流》后,我们被主持人留在了台上。当鲍厚星老师用充满磁性的洪亮嗓音报出自己81岁的高龄时,台下两千观众激动的情绪达到了高潮。随后,鲍老师说:“尽管我们都七老八十了,母校永远是我们的父亲!”观众席上再一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这个节目的创意出自校友总会秘书长杨玲之手。

      那是今年夏天,在深圳校友会物理分会成立大会上,我代表在深圳安度晚年的60级校友读完贺信后,杨秘书长走下台来和我交流。她和我聊起了我的普通话,我说:在物理系读书时,我和中文系的崔振华、地理系的翟辅东一同在院广播站当播音员,普通话是那个时候学的。我们还一起参加过话剧《三人行》的演出,那时鲍厚星老师演男一号,我们三人是群众演员,扮演大学生。谁知听我这一多嘴,她竟说:校庆80周年的时候,你们一起回来排一个节目,那会多有意思啊!接着她立马就给住在北京的崔振华打电话,这个节目就这样在杨玲的心中开始孕育了。

       十月初接到正式通知:在25日前返校参加节目排练。我感觉这个任务是一种使命,不可推辞的使命。五十多年前的播音经历,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这些东西对于我以后的课堂教学和社会交往而言,可以说是受益终身,无以回报。现在终于有机会用课外学到的东西向母校80周年华诞献上一份薄礼了。想到这些,心中不免有点小小的激动。

       10月3号杨玲在微信上给我们四人建了一个群,接着又有导演组的人逐步加入,节目的运作就这样正式开始了。大部分前期工作都是通过微信来完成的。

       25号下午,我按时到校友总会报到,杨玲告诉我北京的崔振华也到校了。报到后见到了总导演田地,他是80级校友,著名的诗人、词作家。聊起来才知道,原来我俩在深圳住同一个小区,竟然从来没碰到过。

       晚上,五十五年前曾经同台演出过的四个人终于汇合在一起了。多年不见的鲍老师依然神采奕奕,有他领头我们就有信心了。诗作者欧阳荐枫也来了,他是文学院95级校友,是附中一位很不错的语文老师,在省内外诗坛也颇有名气。他给我们讲述了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创作过程,还深情地进行了朗诵。听我们朗读以后,又交换了一些意见。随后导演们继续和我们排练。老崔有一句台词比较长,“……仁爱精勤的火种生生不息”的“息”字老是吐一半就“熄火”了。他觉得是年纪大了,声带出了问题。我说是身体虚弱,中气不足的原因。这时杨玲从衣兜里掏出一瓶西洋参给了他,嘱咐他晚上别吃,怕睡不着觉。后来演出的时候老崔的这个“息”字就没“熄火”了。

       接下来两天,鲍老师领着我们进行排练。从了解国师的历史入手,想象当年师生们艰苦奋斗的场景,揣摩着诗人的情怀,注入自己的情感;一遍遍地计量时间以便控制语速;互相指出不足之处、矫正发音。虽然导演组给我们准备了文件夹和用大字印的诗稿,大家还是强迫自己要能把台词背下来。

       27号走台,我们放弃参加全校庆祝大会的机会,在演出现场排练了一天。中午也没有去享用学校准备的丰盛午餐,只是在后台清理出一块可以勉强落坐的地方,吃着廉价的盒饭。饭是凉的,可心是热的;排练很辛苦,心里却很甜蜜。直到演出结束,一直是这种感觉。

       掌声和鲜花给这次使命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我知道,这些更多的是对古稀耄耋老人母校情结的鼓励。

       回到深圳好几天了,心绪还没有平静下来。一遍遍看着节目的回放,享受着完成使命后的甜蜜。

       刚写完上面的文字,就收到老崔发来的律诗《别友人》。诗歌的打头一句便是“六秩情缘前世修”,接着回忆了我们相知相交近六十年结成的深情厚谊。读后我百感交集,老泪纵横。

       甜蜜的使命,浓浓的友情,让我深感快乐与温馨。我发现自己在默默地期盼:十年后,我们还能像鲍老师一样健旺,在校庆90周年之际重归故园,再同台为母校朗诵一首赞美的诗歌。我们一定会比这次做得更好,我们的母校也一定会比今天更加兴旺发达!

上一条:27位北美校友寄语湖南师大学子

下一条:喜迎湖南师范大学80周年华诞访谈录——访颜盛繁校友

【关闭】 打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