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之家 +

党员本色 赤子情怀


发布人:日期:2010-12-22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潮涌动,湖南省祁阳师范学校于1979年在古老的文昌书院旧址上盎然崛起。在短短的30年中,几任校长引领师生员工苦心经营,开拓创新,使当年的破烂屋宇荡然无存,代之而起的是高耸的楼群,宽阔的大道,满园铺翠,鸟语花香,书声琅琅,丝竹悠扬,别有洞天。您若走进这所学校,去聆听一个个鲜活动人的故事,去寻觅一行行坚实闪光的足迹,一定会被他们那种执著不已的精神所深深感动。

学校现任校长、党委书记刘吉祥,是这所学校从诞生、成长到发展的全程见证者。他始终坚定不移地与学校健步同行,放飞了一个个美丽的梦想和一个个甜蜜的希望……

 

志在四方

 

刘吉祥是衡东县石湾镇人,1979年于湖南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被分配到衡阳地区教育局工作。他有过硬的专业功底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争取留在衡阳市工作是顺理成章的事。恰在这时,他从教育局领导打听到祁阳师范学校正在创建的信息,这里虽地处偏远,且创业艰难,但历代文人士子多荟萃于此,曾是王首道、雷晋乾、蒋葆生等共产党人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刘吉祥便主动请缨,毅然到这所新学校去经受磨练。

刘吉祥一踏进祁阳师范学校的大门,呈现在眼前的除了那大大小小20余间破房子外,别无他物;而房子年久失修,不是缺门少窗,就是梁腐墙裂。办学条件太差,简直就是一座庵堂庙宇。接下来的艰苦生活更出乎他的意料:三个石头架一口铁锅,拾柴草烧火做饭,吃水要到湘江河里去挑,晚上睡在地铺上与蚊虫老鼠共眠。来了新教师住不下,学校安排他和另外两个党员老师借住在附近大队的一个养猪场里,每天来回奔波好几回,更糟糕的是百多头猪的尖叫声令人心神不安,那刺鼻的臭气尤其令人难以忍受。刘吉祥虽是普通农家的孩子,但从来没经受过这种艰苦。思来想去,不免犹豫起来:能在这里安身立命吗?

刘吉祥是一个勇于挑战自我的硬汉子,他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下而深深地觉悟到:80年代的青年应该是有理想、有追求、志在四方、拼搏进取的新一代。学校初创,百事待举,财力维艰。为了节省资金,教职员工利用星期天和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建校劳动,背木材、挑红砖、挖土方……刘吉祥总是一马当先,揽重活干,手板打起一个个血泡,双肩磨起了硬茧,每次劳动下来,全身筋骨像散了架,但他没有半句怨言。晚上要轮流到工地上看管建筑材料,不管是炎热的夏夜,还是寒冷的冬晚,他都坚持通宵巡逻。他那时才20岁出头,身强体壮,可经常熬夜也让他疲累不堪,这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更可想而知。一种责任,出于一种友情,他常常为老者、弱者顶班,在教职员工中传为美谈。

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刘吉祥以“攀高贵在少年时”为惜时理念,自天用功教学、劳动,晚上刻苦学习钻研,读教材,查资料,写文章,还要准备教案和批改作业,每晚要忙到深夜12点才休息。几年下来,他所教的《算基》、《代函》和《几何》各科在全省统考中,获得地区同类班级第一名的好成绩。干事创业,贵在奋斗;奋斗就会有艰辛,而艰辛总孕育着成长和进步。1985年6月19日,刘吉祥光荣地出席了共青团湖南省委、湖南省教育厅联合召开的大学生“志在四方,献身四化”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在会上获得了表彰,还受到省委书记焦林义、省长刘正的接见并合影留念,第二天的《湖南日报》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题发了专稿。光阴在再,岁月如流,刘吉祥在祁阳师范学校已工作30个春秋。父母远在衡东老家,且年事已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产生思乡恋土之情。还有些朋友相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衡阳市各方面的条件好得多,凭资历和业绩要找个接收单位根本不成问题,应该趁早挪挪窝了。每当这时,刘吉祥十分坚定地说:“我是农民的儿子,党和政府把我培养成人,我乐意在艰苦的环境中回报社会。祁阳是哺育我成长的第二故乡,我爱祁阳,我爱祁阳师范学校!”

 

严防死守

 

2003年上半年,不期而遇的非典型肺炎疫情迅速蔓延。4月中甸,按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学校成立了“非典”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刘吉祥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在那不平凡的两个多月中,他的身子瘦了一圈,不时露出几分憔悴和疲惫。但一看到全校师生员工无一人感染“非典”、个个身体十分健康的时候,他脸上就绽放出欣慰的笑容……

在防治“非典”的非常时期,要实现本单位“不传人,不扩散,不死人”的目标,这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刘吉祥重任在肩,每天忙碌得寝食难安,他抛开了无关紧要的冗杂行政事务,避开了一切社交应酬,做到全身心投人,坚定地站在战斗的第一线。为确保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万无一失,他精心安排,发动群众严防死守,把好群防群治的每一道关口。教室、寝室和阅览室每天早上开窗通风换气,进行两次药物消毒;对食堂和饮水设备天天严格检查,指派专人专管,全天候监控,关闭商店和小卖部,保证各种饮食用品完全达到卫生标准;对就餐场所、炊具和餐具每天消毒3次;对环境区每天清扫干净,清除所有垃圾,不留死角。同时,为各班配备250支体温表,对学生作体温测试并详细登记,若发现体温37℃以上者,马上派医务人员陪护去县人民医院诊治或留观。为了切断传染源,刘吉祥组织精干班子守好学校大门,严禁一切外人人内。一些家长从老远来校看望子女,家长只能在规定时间内隔着铁大门与子女匆匆会面。个别家长不理解,提出了不少非议:“领导吃了饭没事干!”“学校没有一点人情味!”“学校本无事,真是神经过敏!”一番好心而遭如此误解,他没有半句怨言,而是耐心地向家长说明“非典”的危害性,学校严防死守,是为了确保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经反复解释,才得到了大部分学生家长的认同。

在防治“非典”期间,刘吉祥的儿子就要从祁阳一中高中毕业了。孩子想:别人的父母请家教,我的爸爸是教书匠,在高考前夕定会抽点时间来辅导我了吧。孩子日思夜盼,但连爸爸的影儿都见不着,只得收了这份心。刘吉祥的爱人,对儿子的复习迎考倍加关心,不免常常在他耳边“唠叨”:能不能考上大学,这是关系到一辈子前途的大事。你是数学高级教师,又获得湖南师大数学教育专业研究生证书,在儿子高考升学这个节骨眼上,你能不问不管吗?这时,刘吉祥处于两难的境地。作为父亲,他多么希望儿子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而作为校长,作为防治“非典”的第一责任人,他必须对全校师生员工负责。思来想去,他对爱人一本正经地说:“你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应该牢牢记住: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多多鼓励孩子吧!他要是今年没考上,还有明年哩!”这年7月,刘吉祥被评为永州市防治“非典”工作优秀共产党员,《永州日报》在“为党旗增辉”专栏详细地介绍了他在防治“非典”工作中的优秀事迹,随后这一事迹还被省市多家媒体作了多次报道。

 

破冰前行

 

刘吉祥扎根在祁阳师范学校苦干实干,很快就脱颖而出,声名鹊起。他先后被评为衡阳地区优秀教师、永州市“十佳”教育工作者、湖南省优秀教师。被选为祁阳县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永州市第二、三届党代会代表。坚持教学工作和行政两副重担一肩挑,历任总务处副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党委副书记、校长、党委书记。党和政府信任他,师生员工拥护他,他决心不负众望,紧紧地抓住今天,勇敢地去创新未来。

新世纪初,省政府对中等师范学校的布局和管理作了调整,权属下放到地市,办学经费逐年减少。而对毕业生实行不包分配而自主择业的政策,学校招生工作滑人低谷,在校学生竟锐减至五六百人。这些学生学业成绩偏低,且难于管理,给学校带来了沉重的压力。面对这种不景气的状况,永州市政府打算撤销祁阳师范,其教育资源归并给祁阳县教育局。撤并消息盛传校内外,无异雪上加霜,使学校落人冰窟之中,一时间教职员工人心浮动,情绪低落,终日考虑何去何从。身为校长的刘吉祥,并没有被重重困难所吓倒,他凭着自己的才气、勇气和骨气,硬顶硬撑,沉着应对,他团结领导班子成员,带领教职员工去经历一次艰难险阻的破冰之旅。为稳定学校大局,刘吉祥果断地抓好三件大事:首先是凝聚人心,重振当年的艰苦创业精神;加强内部管理,要求教职员工恪尽职守,切实做好本职工作。第二是多次向上级主管领导汇报建校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尤其在师资、教学、科研和管理各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理所应当给这所学校一个生存的空间。第三是不等不靠,走自立自强之路。结合新时期大教育的新特点和新要求,确立“为生存与发展而拼搏不息”的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宏扬创业精神,融人主流社会,积极追求卓越,以百倍的努力去打造学校的新品牌。

刘吉祥认为,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生多,人气旺,学校才会红红火火。想方设法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送得出,有人要,这就是学校工作的全部内涵。他曾多次十分动情地说:“一个学生对于一个班来说是几十分之一,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是千分之一或几千分之一;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全部,是百分之一百!学校是一个大家庭,学生就是我们的孩子,必须尽心竭力呵护他们茁壮成长。”为了让家长放心,用人单位满意,把学生培养成为综合型、实用型的高素质人才,他提出了“育人为本、质量为先、弘扬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面对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而且普遍存在厌学心理的实际情况,刘吉祥用辩证观点和发展观点看待学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一技之长,全面激活他们的潜能,合理张扬他们的个性,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从零开始,稳步前进,紧贴社会,学有所长,和谐发展,人人成才。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他提出了“三贴近”的育人思路:贴近主不业,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和信心,让学生愿学;贴近学生,因材施教,让学生能学;贴近生活,构建和谐校园,让学生乐学。通过几年的强化实施,逐步形成了“立志成才、求知博学、乐于实践、大胆创新”的优良学风,学生的的巩固率、合格率、优秀率和就业率逐年提高,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上级领导的赞赏,在校学生年年攀升,现已超过2000人。

刘吉祥不辱使命,上任以来带领教职员工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化危机为机遇,使祁阳师范学校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2005年底,学校成功通过了湖南省教育厅的办学方向评估认定,祁阳师范成为湖南省幼儿教师培养基地。2008年5月,五年制大专层次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基地在祁阳师范隆重挂牌。目前,全校教职员工乘势直上,充分利用建校30年来所蕴积的雄厚实力,为学校升格而努力奋斗,争取永州高等师范学校的早日诞生。

30年风风雨雨一晃而过,当年还是小伙子的刘吉祥,而今已届知天命之年。在强调个性、推崇人性的时代,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校长一职使他深感责任重大。要打造人民满意的名校,要培育社会急需的英才,要使祁阳师范从成功走向辉煌,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刘吉祥牢记“校长就是一面旗帜”的警语,决心用发自内心的投人和付出,再奋力一搏。“千淘万洗虽辛苦,去尽泥沙始得金。”他深信,只要自强不息,就会梦想成真!

 

                      (文/唐嗣德,作者系中文系65级校友)

 

上一条:胸怀报国志,心系爱民情

下一条:行走在边疆的筑梦者

【关闭】 打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