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清:我的毕业论文


发布人:日期:2023-10-26

作者简介

王道清,我校医学院、原湖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85级药学一班校友,88年7月毕业,现于洞口县人民医院工作,中共党员,副主任药师。

王道清(四排右四)

学校位于河西的西湖渔场,校园狭小,高低不平,设备简陋,位置偏僻。但是老师们用心教,学生们认真学,师生关系融洽。老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专业知识,无私的奉献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受益终生。现在我把自己毕业实习的经历向各位汇报。

毕业前有半年的实习期。班上同学对实习很感兴趣,纷纷打听自己实习的去处。班干部到学校教务科询问,得到了消息,实习单位都很好。有湖南医学院的附一、附二院、省人民医院、解放军163医院、湖南制药厂、省药检所还有省中医药研究所等等,都是省级大单位,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选择实习单位。

学校还有一项特殊安排,每位专业课老师可以选一名学生到所在的教研室实习。王松长同学受《药理学》教研室主任周玉英老师青睐,留在学校实习。

一天课后,《药剂学》教研室主任刘超任老师找到我,问我愿不愿意留校实习,我受宠若惊,马上答应了。我是《药剂学》课代表,刘超任教授是我们的任课老师。他是学校引进的有特殊贡献的杰出人才,原来在青海省海北州人民医院工作,因为科研成果突出,论文水平质量好,破格晋升了正教授。刘老师理论水平高,操作能力强,我们都喜欢听他的课。刘老师看我答应了,然后告诉我,留下来要准备吃苦,要带教实验课,还要做课题。我马上表态,请老师放心,一定把各项工作做好。我暗暗地下定决心,要跟刘老师好好学习,争取写一篇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药剂学》教研室靠近行政楼,是一幢单层的红砖砌的独门独户建筑小楼,四周被夹竹桃、樟树、樱花树包围,环境幽静而雅致,是个读书和做实验的好地方。

很快就到了实习的时候,《药剂学》实验多,耗时长。等到学生做完实验,我把器械收拾完毕,天都黑了。我每天跟实验室周学军老师在一起,周老师当时也在读职大,与我虽不同班,也是夜大的同学,又是老师,彼此之间很熟悉,我们配合很默契,工作上我是他的好帮手,生活上我们是好朋友。很快我对教研室的工作流程和任务都熟悉了,刘老师还不给我毕业论文的设计内容,我心想,难道这就是我的毕业实习?我就写怎么样带师弟妹的实验?怎么样洗玻璃器皿?我甚至有点后悔,没有去大医院实习。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坐在实验室的角落里看书。刘老师不声不响在我侧面坐下,手里拿着《盐酸利多卡因青霉素溶液的稳定性研究》的实验方案。青霉素治疗效果好,广泛用于临床,但是这个药的水溶液不稳定,只能做成粉针剂,临用时再配制成注射液。缺点是注射时疼痛无比,令人望而生畏。

当时市场上有两种溶剂,一种是注射用水,还有一种是苯甲醇。注射用水没有止痛效果,但是溶解性能好。苯甲醇有止痛作用,但是属醇类制剂,很容易造成注射部位局部硬结,醇类制剂对小儿也不适用。刘老师告诉我,有人做了0.2%盐酸利多卡因溶液作为青霉素的无痛溶媒试验,证明有效,但是没有稳定性试验结果,我们就做这个,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我接过实验方案,心里很高兴,原来之前的工作都是为实验打基础,我错怪刘老师了。

于是我兴致勃勃从省肿瘤医院药房买来试验药品,按照实验方法要求,配液、水浴、测定、计算……实验并不顺利,一个人操作,本来就没搞过科研,仪器设备怎么放?操作步骤如何确定?数据处理也遇到一些困难。我每天看到同学们从市区实习回来时,喜笑颜开,心理压力非常大。刘老师看到这种情况,主动地开导我,他说任何实验都不会一帆风顺,何况是科学实验。他要我仔细回忆一下,找到问题的症结,寻求解决的方法。就算实验没有结果,也不要紧,不要背思路包袱。我又鼓起勇气,制定工作计划,拟定工作步骤,查找工作缺陷,每天写工作总结。但是好景不长,单调的实验,水浴操作时间长而且不能间断,频繁的测定有时累得我昏昏欲睡。

一天下午,窗外内操坪篮球场有个低年级班在上体育课,分组打篮球,正好缺人,有人在召唤。我听到了,想到自己很久没摸球了,心里痒痒的。我想实验也不是一两天的事,干脆晚上再来。而且那几天刘老师去省外参加全国的学术会议去了,于是我关掉电源冲了出去。等到我晚上回到实验室,玻璃烧杯下面压着一张纸条:“认真是科学的兄弟,汗水是成功的前提。”那又粗又大的字是刘老师的笔迹。我一时无地自容,羞愧难当。

从此以后,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每一步工作,遇到问题主动向老师请教,刘老师经常来实验室指导我,从温度的精准,水浴时间的掌控等,刘老师每天陪同我一起实验,计算,有时候连吃饭都耽搁了。刘老师看到我计算费力,主动到学校借了一台可以进行线性回归的计算器给我使用。在此期间,不断有实习同学来找刘老师请教,刘老师耐心解答,帮助他们修改论文选题和设计,我们两个人经常工作到深夜。经过二个月的紧张工作,反复试验,我终于完成了毕业论文。在毕业典礼上,我的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我还被评为优秀实习生,优秀毕业生。刘老师严谨的工作作风,科学的工作方法,突出的工作效果,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启发。

1989年8月,刘老师给我来信了,告诉我毕业论文将要发表。后来发表在《中国医院药学杂志》91年第四期,这本杂志一直被我珍藏。

上一条:谢泉:别把我的东西弄丢了

下一条:朱慧智:潜心幼教 勤耕无悔

【关闭】 打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