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之家 +

为了最后的胜利


发布人:日期:2018-09-03

一个心愿

也许是由于自己学历史的缘故吧,对于抗战特别是发生在湖南的抗战都比较清楚。今年年初,组织选派我到绥宁县关峡苗族乡插柳村扶贫,在驻村上户走访期间,经常有意无意听到村里上了年龄的老人说起村里后山有一段战壕,村里打过仗,打过日本人。由于没有文字记载,问起具体的情况,村里的老人都记不起来了。而且村里的后生基本上都不知道后山有战壕,打过日本鬼子。不能让后辈忘记这段历史,要让后辈知道,插柳不仅是美丽的地方,更是英雄的土地。利用暑假轮休的时间,我叫上旅游学院阳特老师,沿着隆回、洞口、龙潭、武阳、李熙桥、关峡等几处有名的抗战遗址进行实地考察,历时7天,爬雪峰天险、寻战场遗址,访抗战老兵,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还原这段历史。

说起洞口的尹生斗老先生,那是战争年代最富传奇色彩的一类士兵。刚开始是被国民党抓壮丁去参加抗日,抗战胜利后打了内战并转而成为解放军,成为华东野战军23兵团战士,随后又加入志愿军跨过了鸭绿江,参加了朝鲜战争,最后回归故里。90岁的老人思维清晰,历数自己参加战役,从湘西会战一直到上甘岭战役。

在雪峰山抗战时,自己被抓去训练了几天便投入战斗。他告诉我们,他是一个运输兵,有一次自己挑着4枚炮弹要从武冈送往江口前线,结果发现日军已跑在自己前面了,为了把炮弹送到前线,他找了当地一个要饭的乞丐带路,抄捷径带了过去。惨烈的雪峰山抗战,死伤无数,老人最后被派去掩埋烈士,他说那时死的人太多,根本没有那么多棺木,因此,有职位的就用百姓家找来的木板盖上一层一层的放进去,而普通士兵就直接一层石灰一层尸体,上一层是头前脚后,下一层就反过来放,一个坑里埋了上千人。

尹老先生告诉我们,自己的哥哥战死后,部队送来一纸证明:家有壮丁、抗日出征、光宗耀祖、保国卫民,他说他永远记得这四句话。当90多岁的老人用铿锵的声音念出来这16个字时,那一刻,仿佛时空交汇,多少年轻的生命在国难中割舍亲人奔赴前线,他们有的刚做父亲,有的甚至还是孩子。

老人这一辈子都很乐观,说到高兴处时,他会撩起自己的衣服说“我大小打了上百场仗,没有受过一次伤”。“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生前能去韶山看看毛主席故居”,临走前,雪峰山关爱老兵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告诉我们这是老兵尹生斗余生最大的心愿。我们答应尽最大努力为他实现这个心愿,尽管我们不知道韶山何以会成为他最后的牵挂。

尹斗生老兵跟我们讲自己的战争经历

尹斗生老兵的勋章

尹斗生老兵的勋章

一份坚守

江口镇,这里是湘西的东大门,地势险要,全是悬崖绝壁,“俯瞰群峰,云天相接,肃杀如秋”。在雪峰山关爱老兵志愿者协会的推荐下,我们联系了当地一位叫萧祥生的85岁老先生。

找到这位老人时,他还在医院打点滴。一听说我们要去看抗战遗址,他连忙叫医生拔下针头,显得很兴奋。听志愿者协会的人说他是这里的活化石,其父曾经常为国军带路,送饭送水,当时驻守此地的100军57团团部也设在他家,因此对当时战地情况较为熟悉。

这些年,他各方搜集资料,再凭着自己儿时的记忆,不顾山高险阻,坚持对当年发生在这里的战争情形和人物进行详细考证,并主动为一些战地遗址立了石碑,他希望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能被更多的人知道。

在他的家里还收藏着战地遗留下来的手榴弹、迫击炮、子弹、电话线等。他每次带人去参观都要随身背着一个包,包里放了各种资料。有战时的照片、文件、电报、以及摘抄的资料。这些都是自己从各地档案馆和相关人士那里搜集而来。还有自己对当时战况的回忆文章。

80多岁的老人,在海拔1000多米的山林中健步如飞。他带我们去看了战地指挥所、当地有名的青岩三角垴(这是从洞口、洪岩、绥宁进攻的必经之地)战场,在那里发生的情况,包括线路、人员、战争情况等等,他都如数家珍。

他指着一个山头告诉我们,在那里曾有一个排的战士,在战斗到没有枪药后与日军肉搏一夜,全部牺牲,直到整个战斗结束后才被人发现。山中有不少无名烈士的墓碑,彼时有记载“遗尸六百余具,未及运走,堆积丘间,断肢残骸,血迹犹殷,满山弹痕累累,烽烟可闻。”

青山有幸埋忠骨,有谁哀怜有谁忆?倘若不是这位老人的默默坚守,满地残枝落叶中,有谁会想到也是满地忠魂,尚需敬畏!

去往青岩阵地的崎岖山路

萧祥生老先生的房子(曾经100军57团的团部所在地)

萧祥生老先生带我们参观战地指挥所之一

萧祥生老先生为我们展示他挖掘收藏的弹药

萧祥生老先生为战地遗址作的标注

一座丰碑

龙潭,生活在这里的人都说这是诸葛亮赐的名字,也是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坐落于龙潭弓形山抗日阵亡烈士公墓的陵园碑上“浩气长存”四个字特别醒目,它是“最后一战”的精神丰碑!

“千年古龙潭,抗战决胜地”,历时一个月,以阵亡700多名将士的代价,歼敌4000余人的战绩获全胜而告终,这是中国近代战争史上史诗般的胜利,它被誉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白骨为笔、赤血为墨,在这陵园周边的每一座山上,都写满了“精忠贯日月”。

国师教授钱基博先生曾撰碑文和铭文,写道“并不是龙潭司这个关卡严密的没有空隙,而是龙潭司这个地方充盈了我中国人民的怒气和激愤”、“发誓只有想着如何为国而死”、“烈士的忠魂毅魄从此化为天上最大最亮的长庚太平金星和北斗七星,千秋万岁”。

陵园的刘主任告诉我们,不同于全国其他陵园石阶径直通向墓碑的设计,这里转了一道弯,它象征着中国历史的转折。极目四野,群峰沟壑的雪峰山,丛林险峻的大湘西,历史的声音仿佛告诉我们,中国历史的转折在这里并不止于70多年前那场战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脱贫攻坚战正在这里上演,“最后的胜利”将是新时代的开始。

龙潭抗战烈士墓碑

龙潭弓形山抗战烈士陵园

江口74军烈士墓碑

一段战壕

插柳,一个很有想象力和诗意的名字,是一个坐落在雪峰山腹地的绥宁关峡苗族自治乡的小山村。一条平静的小河,古树环绕和几百亩盛开的绿荷,宁静的乡野,淳朴的民风,像一个世外桃源。如果不是听当地老人说起,如果不是这次多出实地调查,绝对想不到这里曾是雪峰山抗战的战地之一。

在知情人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村后的后龙山(大安片5组),在荆棘丛林里找到了隐藏在柴草丛中的一段战壕,它保存的十分完好。我们当即在刀斧的作用下发掘了一段100米左右的战壕,类似的战壕在山上还有几处。在老一辈中还留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据说当时这里战斗打得很激烈,在最艰苦的时候,插柳祖先昌欲公显灵,后龙山上天降神兵,满山红旗招展,吓得日军丢盔卸甲逃跑。因此,村里老人一直认为是祖宗显灵,护佑了这块土地和这里的人民。

翻开雪峰山抗战的历史,这里正是武阳大捷前的一次胜利。2015年的时候,隔壁梅口村发现了共6处遗址的战壕群,我们找到了亲历者邹祥国父子,从他们的口中得知,当时日军在梅口受挫后便想转道插柳直插洪江,最后在后龙山遭遇国军抵抗。宏大而惨烈的湘西会战中,这场小狙击虽然没留下太多故事,但它阻挡了敌人前进的步伐,为最后的胜利清除了可能诱发癌症的一小股病毒。

在后龙山下的一条小道边,村民指着一个小丘堆告诉我们,这是当时的烈士墓,只是不知道这墓里埋着的是一个人还是一堆人。诺大的雪峰山里,又有多少这样不为人知的战壕和墓冢,以及他背后可歌可泣的故事?

英烈静静的躺在这里,守护着他的后龙山,守护着这平静安祥的小村庄!

邹祥国老先生跟我们介绍梅口战壕情况

通向后龙山的小路已经被植被覆盖

现场发掘插柳村后龙山战壕

庄严的承诺

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落芷江。湘西这片神奇的土地,参与见证了民族独立运动的辉煌,一雪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的屈辱。站在雪峰之巅时,不禁感叹湖南师大与这片土地的缘分。80年前的国立师范学院以“良师救国”、“教育救国”的使命诞生。在抗战的最后阶段,国立师范学院正是在雪峰山这片土地上,和战斗的英雄一起浴血奋战,见证了中华民族伟大抗日战争的胜利。写好师大历史,讲好师大故事,干好本职工作,就是对历史最好的传承。今年暑假党委书记李民、副校长周俊武一行(7月20一22日)历时3天寻访国师旧址,在涟源、溆浦、衡山、衡东等地寻访旧址、调阅档案、走访坐谈。湖南师大诞生于抗日烽火之中、民族救亡之际,辗转数地艰难办学的历程,生动诠释了“仁爱精勤”校训精神。如今湖南师大人秉承“仁爱精勤”,举全校之力助推插柳脱贫的举动,前后照应,一脉相承。如今站在新的民族复兴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湖南师大人再一次整装待发,像70多年以前一样,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在攻坚冲锋的时刻,发挥湖南师大人的作用!

我们承诺: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王氏宗祠(湘西会战期间第四方面军野战医院旧址)

2016年李民书记参观王氏宗祠(湘西会战期间第四方面军野战医院旧址)题词

上一条:雪峰山臂弯里的国立师范

下一条:学府风华 | 感受校园文化

【关闭】 打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