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德:四十载的坚守,一生的快乐


发布人:日期:2009-06-17

“张维德,一个在湖南物理界甚至湖南教育界都为人景仰的名字,既是一位拥山之德的德者,又是一位怀水之智的智者,他数十年如一日,以德内敛,以智外形,卓立杏坛,耕耘杏坛,成就了一番非凡的事业。”在当代教学论坛上,有人这样评价他。而走进张维德老师是在一个仲春的午后,年过六旬的他精神矍栋,儒雅温和,有着为人师特有的谦逊和朴实。

用行动践行师德

1942年7月,张老师出生于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早逝的他靠着助学金和勤工俭学完成学业,从我校物理系专业毕业后,他来到长沙一中从事基础教学工作,一干就是40多年。40年的教学生涯,张老师每堂课都有详细教案,每次作业批改后都有优劣点评,每次考试之后都有针对性极强的分析。每次会议发言,都先参考有关之献,都有发言提纲,这么多年来,他已有66个工作笔记本,字数在10万以上。在辅导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几年中,张老师几乎没有周末、寒暑假,在竞赛培训紧要关头,正值妻子动手术住院,张老师也只能一周去探望一次。每每谈到家人,张老师有道不完的愧疚:“我母亲快90岁了,住在我弟弟家,因为工作很忙,甚到抽不出时间去看望她老人家。我只有给她打电话,多讲些她高兴的事,每周星期六,她老人家都守在电话机旁,急切地也想听听我这不孝儿子的声音。”

在长沙一中带实验班的日子,张老师每天坚持带学生早操,中午就在学生寝室吃饭,晚上查完寝才回家。有天晚上张老师查寝回到宿舍,由于血压太低,晕倒在厕所里,张老师的妻子以为他没有回家,到学校去找,到深夜才发现他原来倒在厕所里,可是第二天张老师又准时上班了。来到青竹湖湘一学校后,张老师依然坚持每周星期天下午到校,星期五晚上离校,吃住与师生一道;坚持每天早晨提前起床陪学生晨练,坚持每晚办公,陪老师们加班。坚持每天反思工作,坚持写工作日记,一年下来近八万多字。

从一个翩翩少年到满鬓斑白的返聘教师,他始终站在教育第一线,在长沙市一中先后担任过班主任、联组长、教导处副主任、副校长,后担任长沙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的校长。四十多年来,张先生手执粉笔,在三尺讲台上耕耘,教过数学、语文、物理;面对镜头,在省电视台讲过高考复习课、面对全省近千人的物理老师上过示范课;也曾面对话筒,应邀在省内多个地方,讲过经验体会,谈过师德师风。2002年由国家科协组织,张老师作为大陆基础教育考察团成员赴台,在台北师大的学术讲坛上作过湖南物理教学情况的报告。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张老师兢兢业业,爱生如子,与一些调皮同学结下深厚友谊,至今还是好友;也教过优秀班级,让一些学生在少小之时便名扬华夏。正常教学工作之余,张老师还辅导学有余力的学生钻研物理,曾有九人在省内和全国级刊物上发表小论文并获奖,曾有多名学生参加竞赛在省内名列前茅,七人获全国一等奖,两人先后获国际奥赛银牌奖,受到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接见。身为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担任2008年奥运火炬手的他,很少提及自己的艰辛和荣誉,而谈起学生却是津津乐道。哪一个调皮的孩子,哪一个聪慧的学生,张老师都清楚的记得名字,言谈之中充满了温情和安慰。

梦想在师大萌芽

如果说张老师用了四十年的光阴践行了为师的典范,那么在师大求学的四年正是他梦想起飞的青春年华,说起在师大求学的点点滴滴,张老师调侃道:那时候我们学物理的都有点“土里土气”,生活条件艰苦,读起书来也格外地认真。

当时担任电子力学教学的黄世知教授给张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注重教学法,将高深的学问和基础知识结合得特别好,板书特别工整,讲解十分到位。他清晰地记得教授的教导,为人师者首先必须把知识掌握得特别精炼,然后才能掌握适当的火候把握最合适的教学方法,这对于张老师后来的教学生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大四的时候,张老师在益阳市二中进行教学实习,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让他受益匪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张老师记忆犹新,当时实习安排是先听一个星期的课后,学生再开始走上讲台讲课,而第一堂公开课就正好是张老师,这让他紧张得不得了,记得在最后一次台下试讲的时候,张老师讲完45分钟,当时实习队的刘老师评点了一个多小时,每一个缺点每一个细节都细细的指出来,这让从未上个讲台的他又紧张又兴奋,第二天就要上课了,张老师还一遍又一遍的修改,改到凌晨三点多钟,小睡了两个多小时就开始准备第一节课了,“当时同学们特别好,我起床的时候,洗脸水,牙膏都帮我弄好了,每一个人都非常兴奋,当时感觉真的挺神圣的。”张老师告诉我们,短短的一节课下来,正值12月的冬季,他从里到外的衣服都湿透了,讲完课后教室里响起了一阵阵掌声,刘老师走到讲台拍着他的肩膀,连声说道:好样的好样的。在后来的实习生活中,张老师又走遍了班上所有学生的家,逐家做家访,所调查、撰写的实习报告受到学校、老师的一致好评,后来这份调查报告被该校作为001号文件印发。也许,正是这样的鼓励让张老师有了莫大的动力,在后来的每一堂课上,每一个教学活动中,张老师都严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力求完美。

“别看我们当时学习认真,但是绝对不是书呆子,班上有特长爱好的特别多,业余生活也是非常丰富的。”张老师谈到当年的读书生活,兴致勃勃。当时班上排演的文娱节目雷锋颂是个大联唱,从系演到院,从院到校,最后在湖南大剧院公开演出,从演唱,乐手,甚至是灯光,舞美都是班上同学担任,而正是这些年轻人自导自演的节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很多年后的同学聚会上,老同学们还对此津津乐道,张老师调侃道:“当时从院里演到校里的时候,自己被淘汰出演出队伍了,实在是个遗憾啊。”张老师清楚的记得当年的校园生活,校运会,卧谈会,图书馆,食堂,点点滴滴都成了最美好而永恒的记忆,也正是在师大的四年,孕育了他投身教育的梦想,同时也赋予了他梦想起飞的本领。

道不完殷殷嘱托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张老师的学生遍布五湖四海,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用桃李满天下来形容决不为过,而张老师始终把自己定位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如果说有什么优势的话,就是态度和经验。”

张老师对于自己的经验和收获从不吝啬,对于年轻的老师也总是乐于倾囊相授,他待别关注青年老师的成长,经常走到年轻老师的课堂,一年听课达到一百多节,每次听完课,他都要和老师进行交流。曾经有一次老师的普通比赛课,他听了6次,反复磋商,让那位年轻老师受益匪浅,也备受感动。多年来,张老师一直坚持学习教育新理念、新内容、新方法,研究教师教法与学生学法,目前约有40多万字的编著,《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一文被中国物理学会和香港数理教育学会作为近年来优秀论文以中英文对照形式收编在《物理读本》之中。

“从我们师大走出去的人中,很大一部分都会成为中学老师,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工整漂亮的板书,重点突出的教案,标准流畅的普通话,熟练的多媒体操作,这些都是作为老师需要掌握的基本功,“现在从高校走出去的毕业生,普通话好,电脑操作熟练,这是十分可喜的,而相对缺乏的是教学法的掌握。”张老师认为,教学法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学生成才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张老师在四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中,正是注重教学法的揣摩,教学效果十分显著少教学法的掌握,一方面需要理论修养,更重要的是靠实践揣摩,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对于知识本体的方法研究,现在的师范生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修养和学习。”

“我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到教育事业中来,这是崇高而快乐的使命。”在一次魅力教师的评选中,张老师曾经说过,献身教育是他最大的快乐。这是他对教育生涯的一种诠释,更是对年轻教师或是即将成为教师的年轻人的鼓励。眼前的张老师,已经年过花甲,默默在三尺讲台耕耘了四十载有余,显得平和而豁达,时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的确,他用实践兑现了梦想,更用实践创造了快乐。

 (文/马双)

 

张维德简介

张维德,男,1964年毕业于我校物理系,湖南省特级教师,原长沙市一中副校长,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校长,物理奥赛优秀培养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上一条:袁章军:幸福的耕耘者

下一条:蒋交春:春风化雨 泽被山村

【关闭】 打印    收藏